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网站首页
Portal
意甲
西甲
英超
德甲
法甲
欧洲杯
亚洲杯
NBA
CBA
欧冠
论坛
BBS
分享
Share
搜索
搜索
热搜:
英超
德甲
西甲
中超
法甲
意甲
NBA
亚洲杯
欧洲杯
世界杯
美洲杯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足球社区
›
门户
›
查看主题
陈佩斯:喜剧第一目的是给观众带来快乐
发布者:
威尼斯下的黄昏
|
发布时间: 2023-5-23 21:14
|
查看数: 461
|
评论数: 1
|
帖子模式
中新网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上官云)身穿一件中式褂子,脚踩一双老布鞋,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最近出现在人们眼前的陈佩斯,温和而又低调,声音和年轻时比几乎没有变化。只有脸上的皱纹和花白的胡子在告诉人们,岁月流逝,当年的“陈小二”也老了。
在许多观众心中,陈佩斯是大师级的喜剧演员,《吃面条》《主角与配角》等个个都是经典。他的“无实物表演”,往往仅凭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就能逗得观众开怀大笑。
聊起表演,陈佩斯始终觉得,喜剧要讲究“结构”,第一目的是给观众带来快乐,而不是为了教育人。他的作品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不单纯凭借台词吸引眼球,也不会生拉硬拽地造梗,笑点融于故事情节之中,出现得十分自然。
陈佩斯是耐得住寂寞的演员。创作《吃面条》时,他和朱时茂一行人到处跑场子,不是为挣钱,就是去“撞节目”,一遍遍地演,发现问题立马就改。《王爷与邮差》足足花了七年去打磨。
将工作重心放在话剧领域后,陈佩斯依然“慢工出细活”:《惊梦》光是写剧本就花了三年时间。几轮演出过后,这部话剧也挣下了好口碑,至今在豆瓣保持着9.4分的高评分。
年近七旬,陈佩斯对自己的演艺事业有着一套认真、全面的规划,“影视剧我可能也会尝试。至于以后的工作重心,肯定是话剧,那怎么能走呢?”
两个身份:演员与导演
大约在2018年,陈佩斯筹备多时的大道戏剧谷正式启用。远离闹市喧嚣,绿树成荫,还拥有宽敞的排练厅,这里算得上是他实现喜剧理想的一方天地。
如果没有其他事务安排,陈佩斯最近总会准时准点出现在这里:4月28日至5月7日,由他导演并担任主演的话剧《惊梦》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就此拉开全国巡演大幕。
《惊梦》的主题是戏剧,这和陈佩斯的阅读经验有关。他喜欢读书,比如历史、国学一类。看完书后灵光一闪,对中国的戏剧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创作想法随之而来。
“戏剧的历史和中国历史分不开。小时候读这些书,可能朦朦胧胧一知半解,经历得多了,知识面不一样了,再看待历史中的戏剧时,看法就变了。”陈佩斯说。
《惊梦》的结构很精巧:内核是悲剧,但在舞台行动中,又依据故事情节衍生出很多笑料。剧中,他饰演和春社班主童孝璋,跟儿子陈大愚同台切磋,陈大愚饰演“戏痴”常少爷。
演员与导演,是陈佩斯已经习以为常的两个职业身份。如果非要说不同,那就是做导演自己会更有话语权,“剧本我改完了再上台实践,最终稳定在那里的,是一个新的、完整的东西。”
拿出给人带来快乐的作品
一些观众通过话剧认识陈佩斯,但实际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就已经是红极一时的喜剧演员,主演了《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等一系列电影。
微表情拿捏到位,情绪收放自如,陈佩斯是许多人心中的“天赋型”演员。但他自己不这样想,“我真是要什么没什么,半半拉拉的。我看过有天赋的人表演,跟人家真是没法比。”
《惊梦》剧照。大道文化供图
话虽如此,但在后续的演艺生涯中,他为观众献上了一系列禁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对演技长时间的锤炼,也造就了陈佩斯极强的舞台应变能力。
在央视春晚舞台表演《主角与配角》时,道具枪套的带子意外断裂。他与搭档朱时茂没有丝毫慌张。朱时茂一边继续说台词,一边修好了枪套,丝毫没耽误演出。
修好的枪套带子变短,反倒造就了另外一种喜剧效果。陈佩斯得意洋洋拿起手枪,贡献了滑稽的一幕,“我拿过来往这一挂,短啦!就挂这一个枪套,观众乐半天。”
不只是《主角与配角》,陈佩斯和朱时茂一起表演的很多小品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粉丝有“80后”也有“90后”。直到今天,依然有许多人热衷于“考古”这些作品,看一遍,笑一遍。
“我们创作时不是为了教育人,而是要拿出一个给人带来快乐的作品。所以,我们的姿态、创作方法,以及选择的故事就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东西可能能够走得长远一些。”他说。
悲情是喜剧的内核
某种程度上,陈佩斯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尤其聊起喜剧,他很像一位专门研究喜剧理论的学者。眼下,话剧就是他实践喜剧理论的最好场域。
2001年,陈佩斯改行做话剧,第一个作品是《托儿》。首轮演出结束,他拉着主创一起根据效果修改剧情、更换演员,加入新的东西。等到再演一年,还不对,又从头到尾大改了一遍。
这种反复修改并不会让陈佩斯感到厌烦,“故事人物线索逐渐完善,反作用于其他角色时,喜剧的力量就更大。第一轮演到后头,戏可能还有点凉,等改到后来,就比较稳定成熟了。”
小品也好、话剧也罢,陈佩斯非常讲究“结构”二字,用精密的剧情结构推着故事向前走,有趣但不流于俗套。
资料图:图为陈佩斯在演出中。刘晓晓 摄
他始终认为“悲情是喜剧的内核”,《主角与配角》这样让人从头笑到尾的作品也不例外:因为长得丑,主角永远轮不到你来演,演技比你差但长相好的人,却可以稳稳占据C位。
年轻时,业内关于喜剧表演的探讨相对青涩,陈佩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些年做话剧积累了不少经验,他对作品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逐渐有了将一个作品做到极致的可能。
“当你有能力之后才发现,噢,原来人物、情节还可以往前再走一步。”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表演技巧上的长进,更是对戏剧技术认识上的加深。
艺人的本分
作为演员的陈佩斯,有时会有些执拗。陈大愚对这点印象深刻,“我爸马上七十岁了,老给自己设计一些比较高难度的动作。要么从台阶往下摔,要么是大幅度地蹲起、蹲起。”
《惊梦》有一场戏是在枪响之后,陈佩斯应景得匍匐前进。身体情况比较好、腿不疼的话,他还会像“小猫爬”一样走两步,模拟人的狼狈程度。
别人觉得有些辛苦,提议将动作简化,但陈佩斯坚决不同意。哪怕是上了年纪,他也不觉得做这些有难度的肢体动作是对自己“太狠”,“艺人嘛,这是本分。”
“《惊梦》开头是战争间隙,几个人从瓦砾里爬出来,全是流弹,能站直腰吗?”他分析道,“真的战场上,不管年纪老不老,要活命就只能趴在那儿——做到这些动作,情境就出来了。”
排练话剧时,陈佩斯是严格的导演,也是较真的演员,自己有一个动作做得不到位,马上再练十遍。不少观众觉得陈大愚在《阳台》《惊梦》中表现出色,他的评价则是“完成任务”。
“演艺这事没边儿,所以没有一个绝对标准。比我高明的看了我的表演,会说你还能这样、那样(演)就更对了。”陈佩斯语气轻快地说,“从《戏台》到《惊梦》,我的表演风格完全变了,这就是有进步嘛。”
或许,对陈佩斯来说,演戏、研究喜剧早已成了一辈子要坚持的事业,“以后影视剧我可能也会有尝试。至于今后的工作重心,肯定是话剧啊,那怎么能走呢?”(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最新评论
qq864854018
发表于
2023-5-23 22:13:57
与朱世茂合作的确演了几个成功的小品 至于其它如影视剧的演艺不多加评论了
Copyright © 2008-2020
足球社区
(https://www.zq998.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y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